中缅区域资助策略
中缅区域项目共设五项资助策略(strategic directions)。任何申请资助的项目必须符合其中一项:
- 通过减轻主要威胁来保护全球性濒危物种。
- 示范创新的措施应对野生动物非法贸易和使用。
- 在优先关键生物多样性地点,推动当地社区参与保护和管理。
- 在优先生态廊道地区,推动有关部门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社区和生计发展纳入当地发展规划中。
- 加强民间组织在区域、国家、地方和基层各级推动生物多样性、社区和生计发展的能力。
每次招募的项目策略和地区会有所不同,请参考该次招募详情。
CEPF资助策略 | 策略重点 |
1. 通过减轻主要威胁来保护全球性濒危物种 | 1.1 把针对优先物种的成功示范转化成长期保护项目 1.2 为保护极具威胁和特有的淡水物种开发最佳保护方法 1.3 针对全球性威胁物种开展急需的种群状态与分布调查 1.4 支持现有资助项目成为保护热点中优先物种的有效工具 |
2. 示范创新的措施应对野生动物非法贸易和使用 | 2.1 通过介绍全球最佳侦查范例,支持执法部门打击高层次的野生动物贸易网络 2.2 通过促进执法机构之间及与其它组织的合作,减少野生动物的跨境贸易 2.3 与私营公司合作推动减少野生动物贩运、销售和使用的自愿性机制 2.4 支持关于减少野生动物消费需求的宣传活动和举报热线等长期通讯计划,以建立野生动物执法的公众意识 |
4. 在优先关键生物多样性地点,推动当地社区参与保护和管理 | 4.1 提高当地社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意识 4.2 试点示范及推广社区林地,社区渔业或社区保护地管理 4.3 在保护区发展共管机制,允许社区在各个层次上参与管理 4.4 为缅甸的关键生物多样性地区进行差距分析,并支持当地保护区网络的扩张 |
6. 在优先生态廊道地区,推动有关部门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社区和生计发展纳入当地发展规划中 | 6.1 支持民间组织分析政府发展政策,规划或项目,评估其对生物多样性、社区和生计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缓解措施 6.2 把生态廊道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纳入土地利用和各级发展规划的重要考虑 6.3 开发生态恢复指南或示范项目,以改进国家林业计划的生物多样性影响 6.4 通过媒体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并鼓励针对不同环境问题的公众辩论 |
8. 加强民间组织在区域,国家,地方和基层各级推动生物多样性、社区和生计发展的能力 | 8.1 支持民间组织在应对主要威胁上的合作活动 8.2 支持民间组织的机构和能力建设 8.3 建立志愿者筛选机制,以配合民间组织的不同需求 |
注:资助策略及策略重点的编号基于CEPF的 11个总体策略,方便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