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適當的協助可能弊大於利

動物故事

當幼雛羽翼漸豐,就是準備離巢學飛的時候了。大概就像人類的小朋友在學走路的時候一樣,跌跌撞撞甚至一不小心就從樹枝上掉了下來,所以市民有時會看到幼鳥在地上。當見到牠茫然不知所措的時候,有可能就被出於好心的人類撿起和照顧,所以我們常常在網上看到市民詢問找到幼鳥怎麼辦。

事實上,以上幼雛的情況是正常行為,很多時幼鳥並不需要人類干預。如果細心觀察聆聽,其實親鳥都在附近急切的叫著來引導幼鳥。這是雀鳥成長的必經階段,除了幼鳥必須學習,成鳥也在學習如何挑選更適合的地方築巢。但是,如果幼鳥有即時生命危險,例如是有車或貓非常接近,你可以將牠們放回拾獲點附近的樹枝上或是高處,讓牠們繼續練習。

不適當的協助可能弊大於利。市民不應自行照顧野生幼鳥,不恰當的照顧可能為牠們帶來不必要的痛苦,亦可能會使牠們失去野外求生能力,終無法再適應野外生活。而且,未經政府授權,公眾擅自圈養本港野生雀鳥即屬違法。如果發現野鳥受傷(如流血或帶有明顯傷痕),請致電愛護動物協會緊急熱線2711 1000或漁護署1823安排動物救援,本園野生動物拯救中心與愛協和漁護署合作,照顧受傷原生野生動物。

如果你在地上發現雛生雀鳥,請參考「遇到年幼雀鳥怎麼辦」流程圖,決定應該採取什麼行動:遇到年幼雀鳥怎麼辦?

幼鳥(fledgling)是幼雛中最成熟的階段,幼鳥已長有羽翼亦能短距離飛行,但鳥爸媽仍會照顧幼鳥。照片中的是鵲鴝(Copsychus saularis)幼鳥和親鳥。(照片:Walter Ma)

▲ 幼鳥(fledgling)是幼雛中最成熟的階段,幼鳥已長有羽翼亦能短距離飛行,但鳥爸媽仍會照顧幼鳥。照片中的是鵲鴝(Copsychus saularis)幼鳥和親鳥。(照片:Walter Ma)

 

今年接收的部分年幼鵲鴝在本園野生動物拯救中心接受護理,照片中亦有三隻白鶺鴒(Motacilla alba)和家燕(Hirundo rustica)幼鳥(照片: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 今年接收的部分年幼鵲鴝在本園野生動物拯救中心接受護理,照片中亦有三隻白鶺鴒(Motacilla alba)和家燕(Hirundo rustica)幼鳥(照片: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今年獲救的受傷黑領椋鳥(Sturnus nigricollis)幼鳥在本園野生動物拯救中心接受護理(照片: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 今年獲救的受傷黑領椋鳥(Sturnus nigricollis)幼鳥在本園野生動物拯救中心接受護理(照片: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今年接收的年幼珠頸斑鳩(Steptopelia chinensis)在本園野生動物拯救中心接受護理(照片: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 今年接收的年幼珠頸斑鳩(Steptopelia chinensis)在本園野生動物拯救中心接受護理(照片: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