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即是美》

書蟲角落
《小即是美》作者: 修馬克(E.F. Schumacher)出版日期: 1973年

當二十一世紀末石油經已耗盡,那時人類對於世界的看法,與今天的我們相比,該會很不一樣吧。樂觀的期望是,隨著「轉化」(Transition),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人類可以過著豐足和充實的生活,並有足夠的應變能力和資源,轉型至再生能源;並且明白到,自然資源才是最寶貴的財富。可能他們會驚訝,為何活在石油供應尚充裕、且需求過甚的二十世紀人類,會把這道理忘掉。到底是誰提醒我們這道理呢?將來的人類不難推斷出,那該會是經濟哲學家,舒馬克(E.F. Schumacher) 。

舒馬克在1911年出生,避過了德國納粹黨後開始在英國實習。他在經濟學上的遠見獲得凱因斯 ( John Maynard Keynes ) 賞識,其後受聘於牛津大學工作。修馬克並非只會空談的理論家,他不單是英國國家煤炭局的首席經濟顧問,更是協助英國在戰後恢復經濟的智囊。但不久,修馬克愈益關注,人類對經濟增長的盲目追求。

他相信經濟並非要耗盡自然資源,不管那是化石燃料還是其他自然資源;他更相信經濟應該賦予,而非扼殺人類的創意和智慧。修馬克從佛學及其他靈聖思想中取得靈感,他替雜誌《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及Resurgence寫文章,他的作品《小即是美》更是舒馬克經濟哲學的精髓。

《小即是美》在1973年出版,是一部充滿熱情、及理念清晰的作品。它對盲目從屬於利潤之下的現象,作出了前瞻性的分析。舒馬克在作品中對不同事物提出疑問,包括永恆、價值、物質目標、平衡、教育和財產等。在大家對人為的氣候變化尚未廣泛為人認識、石油虛耗尚未達燃眉之急時,這部早在70年代完成的作品,經已教人深思。

舒馬克的作品挑戰傳統的「現代化」觀念,即是物質化的「生活標準」等同進步的基準 – 即使付上「地球」為代價。這是我們所憧憬的嗎? 這問題,在舒馬克於蘇格蘭的芬德霍恩(Findhorn)社區一次演講中可找到答案,他引述一位東德人說:「西方文明就如一列快車,不斷在朝深淵處加速。但我們最終仍可駕馭它。」

• 文章由本園顧問費樂思博士撰寫

*《小即是美》於本園小賣部有售
*  你可從以下連結收聽舒馬克於蘇格蘭的芬德霍恩社區的演講

http://www.archive.org/details/TheWorldCrisisAndTheWholenessOf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