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及課程
活動日程表 活動及課程
年輪新篇:木藝傳承與共創|學徒培訓計劃 2026

香港大部分植被屬於次生林,林中樹木許多是二戰後為快速綠化而種植的非本土樹種,例如台灣相思和濕地松。數十年過去,這些樹木漸漸老化,也為我們優化本土生態、栽種原生樹苗提供了契機。在日常的樹木管理工作中,我們需要修剪或移除部分樹木。這些從林中而來的木材,紋理獨特,是本地風土的印記。我們不願視其為廢料,因此透過木材回收計劃處理日常樹木工作產生的大量木廢料,把它們轉化為農業資源。體積較大的木料,則成為園內設施和自然藝術活動的材料,以及年輪新篇:木藝傳承與共創的起點。

《莊子》中的匠人梓慶,必先「入山林,觀天性」,才能造出鬼斧神工的器具。我們期望對自然工藝感興趣的你參與培訓課程,向大眾推廣木藝中「順應自然」的智慧。培訓課程中,學員會先由植物部專家帶領認識不同樹木物種及其特性,再跟隨樹木足跡,了解樹木從被砍伐、乾燥到變成可用木料的過程。 

木藝課程部份將由幾位本地資深木匠教授,由淺入深教授木工、傳統木傢具和木雕刻技巧,學員能藉此課程學習木雕刻技藝木家具製作技藝兩項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們期盼透過你的雙手,讓年輪新篇能為樹木和傳統工藝注入新生命。 

課程完成後將舉辦計劃成果展覽,展現學員和導師的創意和手藝。學員亦會成為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的學徒,執行助教和工作室助理工作以汲取經驗。當完成指定教學時數且表現達標,便有機會晉身為正式導師,獨立教授本園的課程。這是一個貫徹「多元整體教育」的完整循環。我們期望培養的,不只是懂得一門手藝的工匠,而是一位能理解萬物、關懷土地、並以雙手創造永續未來的共創者。

主要導師

林池 師傅

 

林師傅的木工生涯始於1980年代。出於對木材的熱情與鍾愛,他從室內裝修工程,逐漸轉向木藝創作。他先後成立了匠人坊和三也匠人木舍,並參與了多個藝術項目。他在工作中他目睹太多優質木材被當作建築廢料棄置,便開始回收廢棄木材,將其再造成為新的傢俱,為舊木賦予新生命。

 

他將於課堂中分享他多元的木作項目經驗,並教授進階木工技巧,帶領學徒一同以電工具制作中型入榫木作。

 

蕭炳強 師傅

 

資深木雕師傅蕭炳強,家學淵源,入行至今已逾一甲子,對神像雕刻及本地木雕史瞭如指掌。他八歲起便跟隨父親蕭汝昌學藝,長大後順理成章地接管了家族生意——合強昌記。他多為水上人家雕刻家神,也為無數酒樓雕龍刻鳳,留下許多民間工藝的印記。


他將於課堂中分享傳統木雕刻與宗教和中華文化之關係,並教授入門雕刻技巧。

 

時間表
2026 年 2 月 至 2026 年 8 月 (分三學期,共 40 堂,每堂 3 小時^)

簡介會

日期:2026 年 1 月 5 日     

時間:下午 2 時正 至 下午 3 時半 (同時於線上舉行)

地點: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請於 2026 年 1 月 4 日按此報名參加簡介會

面試

日期:2026 年 1 月 23 日及 1 月 27 日 

時間:上午 9:30 至下午 4:45 期間

地點: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學徒培訓課程

2026 年 2 月 至 2026 年 8 月


按此查看詳細課程時間表及大綱

計劃成果展覽

2026 年 10 至 12 月

助教實習

2026 年 9 月 至 2027 年 3 月 ( 30 小時)

語言 
廣東話

對象 
18 至 65 歲,對木作工藝及自然保育和教育有熱誠的:

  • 退休或半在職人士、自由工作者、
  • 藝術工作者、
  • 藝術或專業技能學校及機構學生或畢業生  
  • (粵語流利,能操普通話及英語者更佳)

名額 
8 至 12 人

課程形式
兼讀制 

費用 
全免*

*成功通過面試的學員必須出席至少85%課程、繳交 $8,000 按金及通過評核,並承諾在半年內義務參與30小時的助教實習。若能完成以上要求及實踐承諾,按金將全額退回。

截止日期及報名 
請於2026 年 1 月 15 日按此提交網上報名表。

成功報名者將於 2026 年 1 月 17 日或之前收到電郵邀請出席面試。如未獲電郵通知則可視作落選,恕不作個別通知,其個人資料將於六個月後銷毀。

備註

  • 報名前請細閱課程時間表和網上報名表內的條款及細則。
  • 學員在課程期間若表現不佳,有機會被即時取消資格。
  • 課程沒提供任何形式的津貼及保險。
  • 由於回收木材料有機會使用樟木,蠶豆症(G6PD Deficiency)患者請於報名表註明。
  • 本園鼓勵來訪人士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往返以減低碳足跡。

查詢
請在辦公時間內致電教育部譚小姐(2483 7228) 或電郵至 michelle.tam@kfbg.org 

資助

 

相關連結

  • 嘉道理地球計劃:由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及其網絡的合作夥伴和義工所創作的一個項目。綜合本園一直致力推動的環境保育、可持續生活及多元整體教育元素,計畫將帶來改變生命的學習體驗,讓人們與自然、自己以及互相之間從新連結;培養出在面對氣候變化,經濟不穩及其他挑戰時的那份韌性。
  • 自然藝術活動:融入大自然中靜思,深化對美的覺察力,並透過藝術連繫大自然。本園舉辦不同種類的藝術活動,包括禪繞畫、寫生、木藝、展覽等,引導參加者創作自然藝術。參加者無須擁有藝術背景。
  • 自然教育活動:你可以化身成動物偵探,探索野生動物的奧秘;以不同感官,發掘植物背後的美麗;或透過野外考察、實驗及木工製作,了解森林、樹木以至泥土的重要性,與大自然重新連結。
  • 團體導賞團:由環境導賞員帶領,內容包括體驗活動及手工藝活動。透過導賞和增進知識,倡導公眾欣賞自然萬物,參與保育及關注生態。

  • 機構團體活動:本園的多元整體教育部職員可根據機構不同的需要,透過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獨特的大自然地貌及人文氣息,為機構的員工或其家庭成員設計半日至一日的自然教育及藝術活動。活動內容可涵蓋團體導賞、從農場到餐桌體驗及各種與自然相關的工作坊、講座及藝術活動,讓機構了解及實踐可持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