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生態講座特別邀請本園再生農業部的 葉子林和 嘉道理中國保育部的楊劍煥擔任講者,以「愛護土地」為題與公眾分享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在保育工作的實踐經驗與洞見。兩位講者擁有處理農地事務的豐富經驗,子林專注於生態農業實踐,劍煥則擅長從科研角度剖析自然生態。透過對話,他們將深入探討農業與生態的共存之道,從而推動土地保育的整全策略,以實現永續未來。
是次講座將會聚焦鄉郊土地在全球及香港本土的重要性,並探討香港經驗如何為世界各地提供參考。講座關心的關鍵議題包括農地的多元價值:不僅是糧食生產地、野生動物棲息所,更是蘊藏高生態價值的空間;同時強調人與自然之間緊密相依的關係。
子林 和 劍煥 將分享不同的耕作方式與自然環境保育之間的關聯性,通過對話探討土地利用對農業和生態的影響,並分析永續農法實踐如何促進生態健康。
此講座將以廣東話進行,設有英語及普通話即時傳譯。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70 周年系列活動 — 七十載人與自然共愛同行
本次講座結合園內專家間的對話與演講,為本園慶祝70週年活動揭開序幕。自即日至 2026 年底,我們將基於本園在自然保育、再生農業、永續生活和整全教育領域的經驗,舉辦一系列生動而深入的交流活動。通過這些促進交流和反思的講座,我們將共同見證始於七十年前的傳承,如何持續演化以應對當今挑戰,並實踐促進人與自然和諧並存的使命。
講者
葉子林先生(Tsz Lam Yip) 子林農民家庭出生,1996 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曾任職記者。參與本地有機農業工作二十多年,管理之農業生產項目包括果園、菜園、茶園、蜂園等;他曾任教多個不同類型的農業培訓課程,以及策劃農墟等推動本地農業之項目。 多年來曾撰寫及協助多部著作,記錄新界以至本地農業的歷史及發展狀況。 |
![]() |
楊劍煥先生(Jianhuan Yang) 劍煥於中山大學生態學系取得學士學位,其研究領域涵蓋中緬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的兩棲類、爬行類及哺乳類動物的分類、生態及保育。他擁有逾十年在中國及柬埔寨生物多樣性考察和保育工作經驗,現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生存委員會轄下的蛇類專家組成員及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評審人,並擔任中國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協審專家以及漁農自然護理署轄下的保護稀有動植物諮詢委員會成員。他至今已發表 70 餘篇學術文章,當中描述超過 30 種兩棲類及爬行類科學新種,同時為多個學術期刊和保育基金的擔任義務評審人。 |
![]() |
主持人
吳思敏(Szeman Ng, Natalie) 思敏在環保及教育組職工作十年多。曾到德國弗賴堡大學攻讀為期兩年半的全球研究碩士學位,期間她在阿根廷、泰國、印度和意大利進行研究,探討整全可持續發展、生態村運動、靈性生態學、自然療癒和生態佛法等主題。目前,思敏擔任嘉道理地球項目的高級教育主任,並修讀為期五年的佛法心理學與哲學(Dharma Psychology & Philosophy)碩士課程,持續帶領自然療癒和心靈轉化等教育活動。 |
![]() |
日期
2025 年 10 月 22 日(星期三)
時間
香港時間下午 7 時正至 8 時 30 分
形式
Zoom
語言
廣東話(設有英文及普通話即時傳譯)
費用
免費(歡迎捐款支持我們的保育工作)
歡迎您按自己的意願和能力捐款。您的捐款將用於支付講者的演講費、即時傳譯和其他相關開支,如有剩餘,將用作支持本園的生態保育和整全教育工作。無論您有否在財務上支持,我們都歡迎您參加我們的講座。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同建立以生態為中心的價值觀。
報名
請於 2025年 10 月 22 日下午 7 時 或之前遞交 網上申請
注意
● 在完成報名後,閣下將會收到自動發出的確認電郵,電郵中將附上 Zoom 連結
● 如活動取消,我們將另行通知參加者
查詢
請電郵至 jamie.ngai@kfbg.org 與教育部魏小姐(Jamie)聯絡
嘉道理地球項目由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及其合作夥伴和義工網絡共同創立。通過整合本園一直致力推動的自然保育、可持續生活及多元整體教育,嘉道理地球項目提供帶來改變生命的學習體驗,幫助大眾與自我、他人和自然世界重新連結,藉此培養出面對氣候危機、經濟不穩及其他挑戰時的韌性。
嘉道理地球項目 主頁
生態講座系列 主頁: 2022 | 2023 | 2024 |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