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與研究 - 動物保育
監控香港的魚翅貿易
動物保育 植物保育 保育地點 生態諮詢計劃 與本園自然保護區的合作研究 研究員 設施
  • 香港是全球最大的魚翅貿易中心
  • DNA指紋鑑定技術能協助研究員辨認出在合法及非法交易所售賣的魚翅種類
  • 藉着這些工作,研究人員希望海關官員能加强執行此貿易法;同時,鎖定相關國家和區域以加強保育工作
     
香港魚翅貿易的法律及條例

魚翅貿易在香港已有近百年歷史。而香港是最大的貿易中心,佔全球近五成的魚翅交易 (Shea & To, 2017)。為減少魚翅進出口,有個別航運公司設立了「禁運魚翅政策」,希望有效地管制魚翅貿易。

國際魚翅交易管制條例包括《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現時有超過100多種鯊魚被列入附錄II內。附錄內的物種受法律管制,以確保交易是在合法和可持續發展下進行。可是,要從魚翅中辨别出鯊魚的品種是一大困難 - 對於鯊魚專家亦然。由於香港每天都有大量魚翅進口,要區别出各魚翅來自鯊魚的種類,需耗費大量時間及人力,令這任務難以實行 (Fields et al, 2017)。

跨國合作的科學研究

本園正與香港Bloom,美國莫特海洋實驗室暨水族館和佛羅里達國際大學作研究香港的魚翅貿易。在香港,有數個地區(上環及西營盤)是著名售賣海鮮乾貨的,貨品中亦包括進口的魚翅。這提供了一個機會讓我們去研究從各地進口魚翅的鯊魚種類。

過去4年,我們在上環及西營盤隨機從334間商店中,購買了500包魚翅頭樣本 (Fields et al, 2017, Cardeñosa et al, 2018)。為了用較低的價錢得到更多鯊魚的樣本,我們選擇了採用魚翅頭而不是原條的魚翅。

研究顯示,在國際魚翅貿易中最少包含了76個鯊魚物種,而當中三分之二已被列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受威脅物種

同時,我們發現大多數沿海的鯊魚和鳐魚都是從缺乏可持續發展管理的漁商去供應魚翅給香港 (Fields et al, 2017) 。

我們利用DNA條形碼技術發現所收集的魚翅樣本,無論是現在或於 1999-2000的調查中,路氏雙髻鯊,鐮狀真鯊,弧形長尾鯊,和遠洋白鰭鯊 (長鰭真鯊) 都佔大多數 (Fields et al., 2017)。在過去的15年,這些品種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分別列為“瀕危”和 “易危”的級別。可是,調查卻顯示人們仍在大量搜捕瀕危的鯊魚物種。

最近我們的研究嘗試了解CITES條例對管制已受保護物種的有效性(Cardeñosa等,2018)。我們檢測香港進口魚翅的DNA,對比在進口香港時匯報所包括CITES物種的數目,結果顯示兩者的差異很大,進口受保護的物種遠超所申報的數量。

幕後花絮


在上環及西營盤購買用作樣本的魚翅頭

在遺傳基因實驗室內準備魚翅的樣本


把已抽取樣本的魚翅放在袋內以便保存


在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的實驗室內提取DNA和進行條形碼分析

建議及未來的方向:提高檢測效率以及發展鑑定技術

研究指出,為預防一些高度易危物種的滅絕,現應立即採取更為嚴謹的保護法例和貿易監管措施打擊非法貿易。Demian Chapman博士說:「很高興現在有一個系統來監測受威脅的鯊魚物種的貿易,但把名單列出只是第一步。我們的研究顯示各國在捕魚,貿易,以及食用鯊魚產品,均需加強實施保育計劃。」為了確保能有效地打擊非法和未經報告的貿易,法律及條例必須妥善制定並嚴格執行(Cardeñosa等,2018)。 

研究結果確,提高檢查魚翅貿易的效率極為重要,這有助香港等貿易地區在魚翅貿易上逐步符合 CITES的規管要求(Cardeñosa等,2018)。此項研究的首要作者Cardeñosa指出 我希望,著投入和間的增加,針些瀕危鯊CITES法規能得到全面施。此外,亦要教育全球的漁大眾普及 CITES 相關知識及瀕危物種的保護資訊。我們望不久的將來,捕魚活動能夠在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進行並嚴格控制捕撈數量。 

持續監察本港魚翅頭中的鯊魚種類至關重要,這不僅可協助評估現有管理措施的成效,亦能預測潛在的物種生存危機(Cardeñosa等,2018)DNA鑑定技術有助於確認鯊魚物種,並監測非法鯊魚貿易。為了更加深入了解本港的魚翅貿易,本園正與合作夥伴一同攜手更高效率和更可靠的檢測技術。 

希望了解更多關於魚翅貿易的研究?

按此閱讀我們最新關於香港魚翅貿易的科學論文

Reference

Cardeñosa, D., Fields, A. T., Babcock, E. A., Zhang, Huarong, Feldheim, K., Shea, S. K. H., Fischer, G. A., & Chapman, D. D. (2018) CITES-listed sharks remain among the top species in the contemporary fin trade. Conservation Letters.

Fields, A. T., Fischer, G. A., Shea, S. K. H., Zhang, H., Abercrombie, D. L., Feldeim, K. A., Babcock, E. A. & Chapman, D. D. (2017) Species composi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hark trade assessed through a retail-market survey in Hong Kong. Conservation Biology, pp. 1-15

Shea, K. H., & To, A. W. L. (2017) From boat to bowl: Patterns and dynamics of shark fin trade in Hong Kong – implications for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Marine Policy 81, pp. 330-339

Cardeñosa, D., Fields, A. T., Babcock, E. A., Zhang, Huarong, Feldheim, K., Shea, S. K. H., Fischer, G. A., & Chapman, D. D. (2018) CITES-listed sharks remain among the top species in the contemporary fin trade. Conservation Letters.

Fields, A. T., Fischer, G. A., Shea, S. K. H., Zhang, H., Abercrombie, D. L., Feldeim, K. A., Babcock, E. A. & Chapman, D. D. (2017) Species composi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hark trade assessed through a retail-market survey in Hong Kong. Conservation Biology, pp. 1-15

Shea, K. H., & To, A. W. L. (2017) From boat to bowl: Patterns and dynamics of shark fin trade in Hong Kong – implications for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Marine Policy 81, pp. 330-339